第007章 都喜欢打皇帝的脸是吧?_大明:由检看好了,哥只示范一次
鸟书网 > 大明:由检看好了,哥只示范一次 > 第007章 都喜欢打皇帝的脸是吧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07章 都喜欢打皇帝的脸是吧?

  有这种急战获胜的心理,熊廷弼的三方布置、战略防御才没有市场,得不到大多数臣僚的赞同。

  朱由校暗自苦笑,急于出击作战,除了给东虏送人头、物资,并没有卵用,反倒会使形势愈发恶劣,明军愈发丧胆。

  可这是还没发生的事情,他如何能拿出来说服众人,包括帝师孙承宗呢?

  “陛下可在午朝令众臣商议此事,也可遣兵部堂官及给事中各一人往谕,抗违不遵者治罪。”袁可立觉得不好直接打击少年皇帝,在旁拱手委婉地说道。

  朱由校垂下眼睑,想了一下,沉声说道:“朕若直接下旨,调回王化贞,由熊廷弼节制辽东军事,如何?”

  “请陛下三思,勿轻下中旨。”孙承宗和袁可立都有些脸上变色,齐齐地拱手劝谏。

  “为何?”朱由校微皱眉头,开口问道。

  孙承宗和袁可立面露苦色,互相看了一眼,还是孙承宗拱手解释,“陛下,朝廷有定制……”

  别以为你是皇帝,就能为所欲为,想让谁当官就当官。

  明朝自从土木堡之变后,功勋贵戚丧失一空,也就没有了制衡文官集团的势力。

  越来越强大的文官集团,则越来越让明朝的皇帝在权力上处处受限,甚至连立储君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自由。

  特别是在任用官员上,明朝有一套制度,叫做“廷推”。

  所谓的“廷推”,就是对于官职出缺,由吏部、九卿、六科等一起进行会商,参加人员至少是三品以上大员。

  他们推选出两到三名候选人,提供给皇帝选择。

  皇帝审阅“廷推”出的候选人名单后,如果不满意,就批示驳回,再进行一轮“廷推”。

  这样看来,皇帝就是个图章,在“廷推”的名字上盖一下,表示正式任命通过。

  那皇帝直接绕开内阁下圣旨,也就是“中旨”,来任免官员行不行呢?

  也不是说绝对不行,但最好是不这么办。

  孙承宗讲了“廷推”的好处和重要性,袁可立见少年皇帝并没有释怀的神情,便面带苦笑,讲了万历朝时的一件事情。

  在万历年间有一次吏部尚书职位空缺,“廷推”了几次名单,皇帝都不满意。

  是万历皇帝认真负责,谨慎选才嘛?

  呵呵,万历皇帝可是有话说:特么的,这“廷推”出来的大臣,老子一个都不认识,哪知道是好是坏,有才没才,我能有个屁意见。

  于是,他就直接下了一道中旨,提拔了自己认识,还觉得不错的李幼滋为吏部尚书。

  皇恩浩荡吧,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李幼滋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皇帝的提拔。

  然后,李幼滋就上书,表明“廷推”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,推荐的人是大臣们认可的。皇帝今天无视大臣的推荐,直接用中旨任命微臣,实非明君所为。

  万历皇帝被指责,也十分生气,把李幼滋的奏折全部留中不发。

  李幼滋呢,也直接跟皇帝硬犟,每天都向万历皇帝表明自己要辞职。万历皇帝不理他,他就直接挂冠而去。

  有升官的捷径不走,李幼滋真的是那么高风亮节,真的是有那么好的政治操守?

  呵呵,李幼滋也有话说:万岁呀,您不知道俺们文官集团的潜规则呀,没有同僚的认同而靠中旨上位,那是会遭到排挤和孤立滴,那日子很艰难滴!

  好心好意给人升官,被拒绝还不是最差的。要是皇帝下的圣旨在内阁没通过,内阁可以不执行,把圣旨“封还”。

  这就真是打脸了,打皇帝的脸呢!

  比如正德皇帝,就被内阁屡次“封还”中旨,那脸打得“啪啪”的。

  所以,皇帝一般不会直接下“中旨”任免官员。

  而且,被任免的官员也未必会领旨谢恩。

  原来是这个样子啊!

  朱由校脸色变幻了几下,暗自叹了口气,可心中也发了狠。

  都喜欢打皇帝的脸是吧?给朕等着!

  mmp!老子任命官员不行,下旨让你们去死行不行?

  ……

  到了晚朝的时候。

  “臣等拜见陛下,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。”朱由校走进文华殿,众大臣便下跪拜见,山呼万岁。

  朱由校高坐到龙椅上,看着下面的大臣,嘴角微抿,讥讽之色一闪而过。

  “众正盈朝”啊!

  没错,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,天启刚登基那几年,还有崇祯刚继位的那几年,大明的政治气象就是这么好。

  然后呢,“众正盈朝”之时也是外战屡败,内乱频生的主要时期。

  经过了“移宫案”和“红丸案”的清算打击,现在的东林党已经充盈朝廷,主要的功劳嘛,得算在吏部尚书赵南星头上。

  天启帝登上皇位后,为报答东林党在“移宫案”中的功劳,杨涟、左光斗、赵南星等人或起复,或升官,势力为之一振。

  赵南星任吏部尚书后,更是加倍寻找举荐东林党人,把他们安排在各个部门。

  高攀龙、杨涟、左光斗执掌法令;李腾芳、陈于廷辅助选举;魏大中、袁化中主管科道;郑三俊、李邦华、孙居相、饶伸、王之肕等人全部放在部里执政。

  这还只是官位较高的,至于四司里的下属官员,象邹维琏、夏嘉遇、张光前、程国祥、刘廷谏等人,都排不上号。

  盛极而衰,怪不得自天启三年后,魏大爷便是屡屡高升、权柄日重。

  这是天启帝准备关门放魏忠狗的前奏啊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iaoshu123.com。鸟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